如何應用肢段相位角更清楚理解身體狀況


體組成量測可提供有關肌肉、脂肪、水分、細胞健康狀態的資訊。「全身」相位角已在許多領域廣泛應用,然而其實還有「肢段」相位角可提供針對手腳更詳細的見解!
 
何為相位角?
介紹肢段相位角前,需要先簡單認識相位角本身的含意。相位角是一個生物阻抗分析的量測項目,反映了身體對於電流的電阻和電抗。高相位角一般來說代表細胞核的完整性,以及良好的健康和營養狀態。
 
肢段相位角
分開檢視手腳的相位角結果,互相比較可以更清楚理解身體的狀態:
 
  • 觀察是否有不均衡: 肢段相位角反映不同之段的細胞健康差異。舉例說,如果左腳的相位角明顯比右腳低,那有可能是肌肉萎縮、受傷所造成的情況。
  • 評估水分: 相位角有時會受到水分比例影響。肢段相位角可協助觀察手腳水腫,對於特定病情 (例如洗腎患者) 管理特別重要。   
  • 監控復原/復健: 肢段相位角可協助物理治療師等專家更清楚理解受測者 (例如運動員) 的身體復原狀況,協助優化訓練菜單、避免過度訓練所造成的傷害。
  • 營養評估: 罹患營養不足、肌少症等問題的患者相位角明顯較低。   
如何解讀肢段相位角
全身相位角已使用多年,收集的資料數據量相當大,有部分國家已建立標準範圍供參考。肢段相位角相對前衛,因此目前相關數據資料庫相對還沒那麼完整,不過檢視肢段相位角時,除了左右或上下高低差異之外,還是有幾個重要的原則要掌握,協助判定解讀:
  • 年齡和性別:  相位角會隨著年齡而下降,男性的相位角普遍比女性高
  • 體適能: 運動選手以及體能水平較高的族群相位角一般來說比較高
  • 身體疾病: 各種不同疾病可能會造成相位角下降,例如受傷或營養不足
總結
肢段相位角是重要的身體檢測項目,藉此更清楚理解肌肉健康、水分比例等情況,搭配其他體組成數據作為整體評估使用。觀察手臂、腿部相位角的差異,能幫助專家更深入了解受測者的健康狀況,並制定更完善的健康管理計畫。

推薦閱讀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