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Scan 體組成分析圖解

醫院、診所、運動中心等專業領域可以運用生物阻抗分析進行人體組成分析。如果你使用了U310人體組成分析儀進行量測,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檢視結果!雖然你的教練可能有跟你介紹過結果怎麼看,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話,可以閱讀以下的詳細解說!
 
ProScan App將量每筆測結果分成幾個模組:
 
模組1: 彙整
ProScan 體組成分析
 
第一個模組為體組成結果的整體彙整,數字旁邊的圖示說明和前一次量測相比,是否增加(↑)、減少(↓)、沒變化(=)。結果可以區分為體重、知防、肌肉、以及其他體組成。
 
模組2: 體重
ProScan 體重分析
體重模組提供目前的身體質量指數(BMI)、體重、以及過去的體重。
 
「理想體重」以BMI標準定義,將18.5-25標準範圍轉換成體重。

ProScan 理想體重
 
如果要進行肥胖判定,建議以體脂肪為主而不是BMI。如果體重「過高」,但體脂肪是「標準」的,代表體重的來源主要是肌肉,對於肥胖相關疾病沒什麼影響。
 
模組3: 脂肪
體脂肪模組分成兩個部分:全身和肢段
 
全身(以及腹部)
ProScan 體脂肪
 
「理想體脂肪率」依照風險判定,而不是視覺 

ProScan 理想體脂肪
 
藍色框的%為目前的結果和理想相差多少。以這個受測者為例,他的體脂肪24%,比理想體脂肪率高4%(如果已經在標準範圍內,則是會顯示0%)
 
男女範圍不同,目前Charder ProScan所使用的標準如下:
性別 標準
3.0-11.9% 12.0-20.0% > 20.1%
3.0-17.9% 18.0-28.0% > 28.1%

從健康風險的角度,腹部的內臟脂肪比全身脂肪重要,因為即使全身的脂肪還算標準,如果腹部內臟脂肪過高,一樣有相對高的肥胖疾病相關風險。
 
內臟脂肪指數的標準範圍為1-10之間,對應的是內臟脂肪面積。建議將內臟脂肪指數保持在標準範圍內!
 
肢段
ProScan 肢段脂肪
U310有別於傳統的體脂肪計,可量測身體各肢段,因此除了全身體脂肪率之外,還能提供軀幹、左右上肢、左右下肢的脂肪重量,將其分為偏低、標準、偏高。
 
模組4: 肌肉
為何有兩種不同的「肌肉」結果?「肌肉量」指的是全身肌肉,包含心臟肌、平滑肌、骨骼肌。其中骨骼肌是可以透過飲食和鍛鍊去主動改變的,因此就體適能的角度而言比較值得追蹤。
 
全身
ProScan 肌肉
 
注意:「理想骨骼肌重」是以正常生活需求所定義的建議肌肉量,如果你有視覺上,或高強度運動的肌肉需求,那麼建議可以依照自己的目標即可!

ProScan 理想骨骼肌
 
肢段
ProScan 肢段肌肉
肌肉不均衡可能不會立即發覺,不過長久下來可能會造成酸痛、提升受傷風險。如果體組成分析顯示左右邊有明顯的不均衡,建議優先加強比較弱的部位,避免受傷。各肢段的肌肉會依照偏低、標準、偏高去判定。
 
模組5: 水分
ProScan 體水分
 
體水分和肌肉量相關,一般來說肌肉量較多的人,體水分也高。雖然身體的水分會作為風險指數應用,但那基本上只的是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比例,而不是App所提供的全身體水分。原則上,建議觀察體水分沒有很快速的極大變化即可。
 
模組6: 體型分析
ProScan 體型分析
ProScan會分析肌肉和脂肪的比例,提供一個可作為參考用的體型判定圖。這次量測的結果為紅色的,可和之前的量測判定相比。
 
體年齡算是一個比較「趣味性」的結果,原理上假設更高的肌肉量和代謝率和年輕的身型相關。
 
骨量為身體骨礦物量的重量,不是骨頭密度!
 
基礎代謝率(BMR)推算身體在完全靜止狀態一天(24h)所消耗的熱量。將BMR和活動量等級(PAL)相乘,即可了解一天總共消耗多少熱量,藉此也知道一天應該攝取多少熱量。(如果希望減重,熱量攝取要低於消耗,而如果希望增重,熱量攝取要高於消耗)

活動量 活動量等級
輕微活動量 1.40-1.69
中等活動量 1.70-1.99
高活動量 2.00-2.40
世界衛生組之參考資料
 
如果希望了解更多,歡迎聯繫我們!

推薦閱讀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