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用基礎代謝率,了解自己多容易增重

基礎代謝率

 身體需要固定的能量攝取(基本上就是飲食)才能存活。消化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等營養後,身體則使用這些能量進行血液循環、維持體溫、呼吸、腦待運作等功能,以及日常的活動。基礎代謝率(BMR)是身體為了維持最基本生命所消耗的能量。BMR的高低由年齡、體組成、性別等變數而異。

BMR如何影響身體呢?

BMR一般來說在兒童成長期和發育期最高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似乎吃什麼都無會胖!成人的BMR則相對穩定,隨著老化而逐漸下降。

體重增長有許多可能的因素,包含飲食習慣、基因、藥物、賀爾蒙等。但身體本身的體組成會影響消耗的熱量,影響身體多容易增重!

除了年齡性別等因素之外,還有什麼會影響BMR?肌肉量!肌肉所消耗的熱量比脂肪高,因此兩位體重相同的受測者,肌肉量較高相對於肌肉量少的,需要更多的能量維持身體運作。如果一天所攝取的社量大於消耗的熱量,那麼增重的機率是高的。

BMR為何會造成差異?

我們來看一下兩位不同人的體組成:

 

Julia

骨骼肌肉 基礎代謝率

Kevin

骨骼肌肉 基礎代謝率

Julia體重明顯低於Kevin。同時,Julia的骨骼肌肉量和BMR也比Kevin低許多。簡單來說,Kevin的身體需要花費更多的能量維持肌肉,因此也比較難增重,因為身體會更快的將能量用掉。一般來說,如果兩個人體重相同(同年齡、同性別),肌肉量較高的人的BMR也會比較高。

我要如何運用BMR?

BMR自己本身所造成的差別不是非常大。如果想要減重,飲食習慣和活動量的影響遠大於BMR。但相對於暫時性的節食或運動量增加,增加重量訓練能有效提升BMR,讓你長期比較不容易復重。

BMR應當用來計算總能量消耗(TEE),這個才是一天所消耗的能量,因為BMR是人在完全沒有活動的情況之下所消耗的能量,但如果你有辦法越讀這篇文章,就代表說你已經有在用腦了,以及用肌肉讓自己坐起來!BMR應和活動量(PAL)相乘去計算TEE,算法不複雜!

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算法為::

 

分類

PAL值

輕微活動量

1.40-1.69

中等活動量

1.70-1.99

高活動量

2.00-2.40


我們可以分得更仔細,選擇最適用於自己實際活動量的PAL值,計算一天消耗的熱量:

分類

說明

PAL

低活動量

辦公室工作,幾乎沒有運動

1.2

輕微活動量

每周1-3天運動

1.37

中等活動量

每周3-5天運動

1.5

高活動量

每周6-7天運動

1.75

超高活動量

職業運動員/勞力工作,每日訓練/工作

1.9


我們假設Julia和Kevin兩人都在辦公室工作,運動量不高。計算總能量消耗為:

Julia: BMR 1086 x PAL 1.2 = 1303

Kevin: BMR 1740 x PAL 1.2 = 2088

雖然兩位的活動量一模一樣,但因為BMR不同,所以消耗的能量有差。當活動量增加的時候,差意會更明顯!


現在假設Julia和Kevin兩人都習慣每周工作4天,PAL為1.5。總能量消耗為::

Julia: BMR 1086 x PAL 1.5 = 1629

Kevin: BMR 1740 x PAL 1.5 = 2610


將近1000大卡(兩個漢堡)的差異!難怪Kevin比較不容易增重:將熱量攝取控制在2610大卡以內比控制在1629以內容易。

所以一天應該要吃多少東西呢?這會因目標而異:是希望增肌增重嗎?還是希望燃脂減重?運用體組成分析,可以告別過於簡化的熱量建議,依照你個人的需求擬訂適當的活動量和營養攝取量。.

推薦閱讀

Top